学习故事是有魔力的——颐和艺术幼儿园开展学习故事二次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6-10-24 10:05 发布者:王超 点击:

 学习故事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自2013年由新西兰幼教工作者把学习故事正式介绍给中国幼儿教师开始,短短两年时间里,学习故事在中国似乎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成了一种“流行”。但是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理念,是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发展观的转变。

    此次是颐和艺术幼儿园教师第二次聚在一起对学习故事进行的专题研讨。上次研讨教师们初步了解了学习故事的框架:注意、识别、回应。本次研讨吸收了周菁老师10月15号在杭州做的专题报告——《相信儿童、聚焦学习》的经验和对于学习故事的专业解读,分别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讨:1、夸夸孩子、发现优点。2、专题报告、剖析儿童。3、故事研讨,各抒己见。4、小结提升,谈谈体会。
1、夸夸孩子,发现优点。
    活动开始主持人请各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夸夸自己班级的孩子,老师们都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夸奖自己班级的孩子,表达了自己对孩子们的爱。如:擦亮你的光环,舞蹈你的翅膀,你真的真的很棒/我很棒,我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并做相应的动作)此环节主要是让教师平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多给予孩子正能量,多鼓励孩子。
2、专题报告、剖析儿童。
    夸完孩子后,王园长将杭州学习的专题报告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分享与剖析,王园长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故事,充满自信、童趣与力量的照片,带领老师们进行剖析----发表见解-----理论解读-----专业术语提炼,让老师们知道了学习故事的内涵;知道了老师的视角影响着对孩子的观察、解读与回应;更懂得了学习故事要关注孩子们的“哇时刻”,相信每个儿童从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沟通者和学习者;知道学习故事不是批判儿童的学习情况,而是观察和倾听儿童的心声,追随儿童的兴趣,支持儿童探究和实现他们心中的想法……。
3、故事研讨,各抒己见。
    借用《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这本书上的两个学习故事《研究者》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大家进行研讨,面对《研究者》这个学习故事让老师围绕故事中从哪些方面可以观察到孩子了解了水和泥的特性?孩子是怎么去探究水和泥等问题?在故事《成长型思维模式》中,让老师们围绕故事主人翁凯拉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来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示原来学习故事还可以这样读,还可以这样去观察,解读孩子的想法与体验。
4、小结提升,谈谈体会。
    研讨活动在两位老师的小结和观看《遇见学习故事以后》视频中结束,两位老师对本次学习故事的二次研讨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余老师说:“学习故事二次研讨,让我更加了解了学习故事的内涵,知道学习故事是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一个形成性评价体系。但是对老师们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我会努力去做观察、倾听孩子的心声。”
    是啊,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Copyright © 2011 宁波颐和艺术幼儿园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Jianglb | 浙ICP备12024284号-1